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现就增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增强劳动教育的新要求
(一)重大意义。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术水平。恒久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泛起了不珍惜劳动结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奇特育人价值在一定水平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对此,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接纳有效步伐切实增强劳动教育。
(二)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目标,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焦点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历程,领悟大中小学各学段,贯串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生长变革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立异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增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基来源则
——掌握育人导向。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继续民族再起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进学生全面生长、健康生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重视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感人民的情感,报效国家,贡献社会。
——遵循教育纪律。切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宁静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历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生长和工业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效劳新变革。深化产教融合,革新劳动教育方法。强化老实正当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立性劳动能力。
——强化综合实施。增强政府统筹,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花样。
——坚持因地制宜。凭据各地区和学校实际,结合外地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可利用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接纳多种方法开展劳动教育,制止“一刀切”。
二、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
(四)掌握劳动教育基本内涵。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生长的须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加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效劳性劳动,让学生入手实践、着力流汗,接受锤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五)明确劳动教育总体目标。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庆幸、劳动最高尚、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看法;体会劳动创立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斗争、立异、贡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生长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六)设置劳动教育课程。整体优化学?纬躺柚,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计划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凭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增强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划定。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高等学校也可安排劳动月,集中落实各学年劳动周要求。
凭据需要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运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宁静;さ壤投逃。
(七)确定劳动教育内容要求。凭据教育目标,针对差别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效劳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工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效劳性劳动的内容。
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加入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相助劳动,体会到劳动庆幸。初中要注重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术,增强家政学习,开展社区效劳,适当加入生产劳动,使学生开端养成认真卖力、刻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普通高中要注重围绕富厚职业体验,开展效劳性劳动、加入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术,理解劳动创立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效劳他人、效劳社会的情怀。中等职业学校重点是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提高职业技术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高等学校要注重围绕立异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效劳、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要领应用,创立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强老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事情的斗争精神,明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原理;注重培育公共效劳意识,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餍卸墓毕拙。
(八)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术和劳动结果展示、劳动竞赛等运动,全面客观纪录课内外劳动历程和结果,增强实际劳动技术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纪录真实可靠。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权衡学生全面生长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结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三、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运动
(九)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时机,勉励孩子自觉加入、自己入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须要的家务劳动技术,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术。勉励学校(家委会)和社区等组织开展学生生活技术展示运动。学生加入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术的情况要按年度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勉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加入种种社会劳动。家庭要树立重视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
(十)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学校要切实担负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明确学校劳动教育要求,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须要的劳动技术。凭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接纳灵活多样形式,引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可接纳集中与疏散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实施好劳动周,小学低中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适当走向社会、加入集中劳动,高等学校要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以校外劳动锤炼为主。
(十一)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须要包管。各级政府部分要积极协和谐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合,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加入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加入新型效劳性劳动,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历程。勉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法提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种种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要组织发动相关力量、搭建运动平台,配合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合等加入志愿效劳,开展公益劳动,加入社区治理。
四、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包管能力
(十二)多渠道拓展实践场合。大力拓展实践场合,满足各级种种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运动场合、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劳动实践场合,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农村地区可安排相应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城镇地区可确认一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作为学生加入生产劳动、效劳性劳动的实践场合。建立以县为主、政府统筹计划配置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资源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建设标准,学校逐步建好配齐劳动实践教室、实训基地。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效劳社会功效,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和劳动实践基地。
(十三)多举措增强人才步队建设。接纳多种步伐,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步队。凭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为学校配备须要的专任教师。高等学校要增强劳动教育师资培养,有条件的师范院?枥投逃喙刈ㄒ。设立劳模事情室、技术巨匠事情室、荣誉教师岗位等,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当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看法,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担负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事情考核体系,分类完善评价标准。
(十四)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各地区要统筹中央补贴资金和自有财力,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速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合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增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增补机制。学?善揪莼ㄍ吵锇才殴镁训茸式鹂估投逃?山幽烧府购置效劳方法,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效劳。
(十五)多方面强化宁静包管。各地区要建立政府卖力、社会协同、有关部分派合加入的宁静管控机制。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配合加入的劳动教育危害疏散机制,勉励购置劳动教育相关包管,包管劳动教育正?。各学校要增强对师生的劳动宁静教育,强化劳动危害意识,建立健全宁静教育与治理并重的劳动宁静包管体系?蒲拦览投导硕哪静危害,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种种隐患特别是辐射、疾病熏染等,在场合设施选择、质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运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宁静、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历程每个岗位的治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运动危害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五、切实增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
(十六)增强组织领导。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级政府要把劳动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出台相关政策步伐,切实解决劳动教育实施历程中的重大问题,做好催促落实。省级政府要增强劳动教育事情的统筹协调,明确市地级、县级政府及有关部分增强劳动教育的职责,推动建立全面实施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
(十七)强化督导检查。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督导体系,完善督导步伐。对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分包管劳动教育情况以及学校组织实施劳动教育情况进行督导,督导结果向社会果真,同时作为权衡区域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对被督导部分和学校及其主要卖力人考核奖惩的依据?估投逃柿考嗖,强化反响和指导。
(十八)增强宣传引导。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劳动看法,支持配合学?估投逃。增强劳动教育科学研究,宣传推广劳动教育典范经验;笫乱档ノ缓蜕缁峄固峁├投逃Ю偷南冉录。注重挖掘在抗疫救灾等重大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范人物和事迹,大力宣传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敢于继续的高尚品格。勉励和支持创作更多以赞美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老实劳动、创立性劳动的典范人物和事迹,弘扬劳动庆幸、创立伟大的主旋律,旗帜鲜明地阻挡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重视暴富的过失看法,营造全社会体贴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