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做好28圈在“十二五”期间的信息化建设事情,7月10日至14日,网络中心主任刘翠玲教授率中心各部分卖力人或技术主干加入了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组织的首届“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治理与效劳专题培训与研讨”研修班,此次培训在中山大学举行,来自全国14所高校的网络信息中心卖力人共有30多人加入了交流运动。
培训研讨内容安排十分富厚,接纳了授课、实地旅行和提问互动相结合的方法,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的相关卖力人以本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际案例为基础,以多年来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得失经验为主线,全面介绍了中山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在接纳“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建设、统一治理和一把手原则”的建设归一路线;“一个主旋律、一套整体计划、一个牵头部分、一个大情况、一其中心、一支步队、一批人才” 的治理归一路线;以及坚持“统一数据库、统一标准、统一开发平台、统一用户治理、统一门户”的技术归一路线的理念下,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历程,并就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组织计划、项目治理、数字校园生态系统建设,运行与维护体系建设与治理,网络与信息宁静体系建设与治理,应用与信息效劳体系建设与治理,绩效考核,中心文化建设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
中山大学网络信息化建设从实践出发,围绕“归一路线”的理念,主要有三个方面特点:第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组织、计划要与国家制定的生长计划坚持一致,必须围绕学校制定的生长战略计划,注重用户的需求和体验,提升信息化技术价值。关于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治理要建立合适的项目治理机制及实施治理规范,能够提高团队的项目治理水平和效率。第二,IT运维与治理体系通过CMDB子系统、运行监测子系统、流程治理子系统有机结合,对数字化校园涉及的种种IT基础设施进行治理及监测,注重宁静体系的建设与治理,通过资助台通报IT效劳价值。第三,关于组织文化建设不可忽略,通过绩效治理与考核激励员工业绩连续革新并最终实现组织战略以及目标。
培训期间,参会同志认真学习培训内容,就如何把中山大学的经验与本校的实际相结合等问题与各兄弟院校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旅行了中山大学主控机房、呼叫中心及前台效劳大厅,收集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资料,28圈加入此次培训既锤炼了步队,也为在十二五开局之年28圈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名贵的可借鉴的经验。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恒久的系统工程,难以实现 “一夜暴富”、“立竿见影”,必须坚持渐进式的推进、可连续生长的思路。我们坚信,在全校上下高度重视、全校各部分的配合努力与加入下,28圈的信息化建设一定能够实现弯道超车,一定会有更多的信息化结果惠及全校师生。
附: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http://inc.sysu.edu.cn)
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建立于1994年,是中山大学直属单位,是学校效劳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校信息化建设的计划、政策制定、项目建设、治理与实施的统筹协调部分。中心目前实行分中心治理模式,划分为:网络分中心、信息分中心、教育技术分中心、高性能与网格盘算分中心,以及四个直属部分,划分为办公室、北校区IT效劳部、珠海校区IT效劳部、东校区IT效劳部。现有员工91人。主要职能是:
l 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计划与实施;
l 校园网络建设与治理;
l 教育技术的计划、研究、推广应用及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生培养事情;
l 网络教育资源的计划、制作以及网络教育平台的运行治理,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与治理;
l 学校高性能与网格盘算领域应用计划的制定、平台的治理、运行及效劳事情;
l 学校信息治理系统和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计划与建设实施;
l 学校信息化计划、信息化标准规范与相关制度建设;
l 卖力信息化宁静的技术包管以及全校IT应用的技术支撑和效劳事情。
“效劳提升价值,立异增进生长”是其焦点事情理念,中山大学数字化校园开始于以全校应用为特点的“整体主义时代”的第一代数字化校园,迈进了以实现全局应用与个人应用有机结合并使个性化应用获得充分满足的“人本主义时代”的第二代数字化校园。